邮 编:255086
电 话:0533-3585275、3598120
网址:www.zbhtyl.com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柳泉路创业火炬广场E座
真空采血管一种真空负压的采血管,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及血液的保存对血样原始性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真空采血技术突破了仅仅只为安全的要求,其准确性、标本的原始性状、维持时间及管机配合、试管强度等性能指标都可以作为评价真空采血管品质的依据。
分类它有9个种类,根据帽子的颜色不同来进行区分。
1. 普通血清管红色头盖,采血管不含添加剂,用于常规血清生化,血库和血清学相关检验。
2. 快速血清管橘红色头盖,采血管内有促凝剂,加速凝血过程。快速血清管可在5分钟内使采集的血液凝固,适用于急诊血清系列化试验。
3. 惰性分离胶促凝管金黄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标本离心后,惰性分离胶能够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或血浆)和固体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彻底分开并完全积聚在试管中央而形成屏障,标本在48小时内保持稳定。促凝剂可快速激活凝血机制,加速凝血过程,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4. 肝素抗凝管绿色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肝素。肝素直接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可延长标本凝血时间。适用于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试验,血沉及普能生化测定,不适于做血凝试验。过量的肝素会引起白细胞的聚集,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因其可使血片染色后背景呈淡蓝色,故也不适于白细胞分类。
5. 血浆分离管浅绿色头盖,在惰性分离胶管内加入肝素锂抗凝剂,可达到快速分离血浆的目的,是电解质检测的选择,也可用于常规血浆生化测定和ICU等急诊血浆生化检测。血浆标本可直接上机并在冷藏状态下保持48小时稳定。
抗凝管紫色头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量292)及其盐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螯合血液标本中钙离子,螯合钙或将钙反应位点移去将阻滞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过程,从而防止血液标本凝固。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及PCR试验。
7. 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浅蓝头盖,枸橼酸钠主要通过与血样中钙离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适用于凝血实验,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的抗凝剂浓度是3.2%或3.8%(相当于0.109mol/L或0.12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8. 枸橼酸钠血沉试验管 黑色头盖,血沉试验要求的枸橼酸钠浓度是3.2%(相当于0.10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9. 草酸钾/氟化钠灰色头盖,氟化钠是一种弱效抗凝剂,一般常同草酸钾或乙碘酸钠合并使用,其比例为氟化钠1份,草酸钾3份。此混合物4mg可使1ml血液在23天内不凝固和抑制糖分解,它是血糖测定的估良保存剂,不能用于尿素酶法测定尿素,也不有用于碱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测定,推荐用于血糖检测。
折叠编辑本段质量及评价真空静脉血液样本的采集是对传统采血方式的一次重大改进。由于是在全封闭系统下完成采血程序,因而从根本上排除了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而易于普及和推广。但是市场上真空采血管品牌众多,如产品质量欠佳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1. 真空采血管的硅化质量用于试管内壁处理的硅油有很多种类,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有溶于有机溶液和不溶于有机溶液的,粘度有极易流动的液体和半固态状的液体。其间要选出适用于采血管内壁处理,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生理惰性的硅油绝非一件易事。硅化处理较好的试管,内壁应该是非常光滑的。通过简单的过水实验,就能辨别试管内壁处理的好坏。即将2毫升的水放入试管然后倒出,硅化处理好的试管内壁是绝无分散的小水珠残留在上面。那么可想而知,没有血细胞挂壁现象的真空管已经为分离出高品质的血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添加的均匀程度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由于玻璃管在安全性能上存有很大隐患,使用特种塑料PET试管替代玻璃管成为一种趋势。由于PET试管有着良好的疏水性,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真空管的生产难度。众所周知,当在PET试管内添加液体的EDTA-K2溶液时,由于PET试管的疏水性,一段时间后液态的EDTA-K2由于水分的部分流失,会在试管底部、管口或其他部位形成块状结晶,使其的溶解度大大的降低。大块的EDTA-K2结晶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与血液接触并溶于血标本,这样就容易产生血小板聚集,白细胞分类结果不理想,甚至出现血标本部分凝固等。我们知道,全血细胞分析所选用的EDTA-K2抗凝剂其浓度为1.5~2.2mg/1ml全血。如EDTA-K2浓度太低,抗凝强度不够,则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EDTA-K2浓度太高,尤其是有大块的EDTA-K2结晶存在时,使局部的血细胞处于高渗状态,此处细胞会出现暂时的收缩,这样会导致白细胞分类结果不理想等。为了避免因水分流失而形成的结晶现象,一个理想的血常规真空采血管,EDTA-K2晶体应该是非常细小均匀地分布在试管内壁。这样一旦血液进入试管,均匀分布的EDTA-K2就能迅速地跟血液充分混匀,从而杜绝了血常规结果因真空采血管的原因而出现异常的现象。
3. 分离胶与促凝剂的应用评价分离胶促凝管是医院真空管使用普遍的一种管子,但要做好这种管子也不容易。评价分离胶促凝管品质好坏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用同一份血液标本,跟空白管做比对,某些离子含量是否会存在偏差。②将采集好含分离胶的血标本管子放在水温箱里,温度调到38~39℃,待血标本充分凝固后,离心,然后检查血清中是否有油滴产生。由于油滴可对生化仪探针造成致命的堵塞,已有许多报道,关于这种现象的存在。③排除不正确的采血方法所造成的溶血因素,由于低劣的生产工艺,分离胶或促凝剂所残留的有机溶剂是破坏血液标本的元凶。这种破坏往往表现在标本有较多的溶血现象,在血清中间漂浮着分离胶颗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国外真空管知名公司在内都申明血凝管或促凝剂分离胶在采集血标本放置半个小时后离心,这样能很大程度上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防止真空采血管内的液体霉变用于血凝和血沉的枸橼酸钠抗凝剂试管,生产时对环境及用于溶解的水要求相当高。如果工艺和生产环境不当,或所用的溶解水纯度没达到要求等,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枸橼酸钠溶液就会有絮状物产生(长霉菌),从而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由于PET管有很好的疏水性,此类管子非特殊包装,建议在三个月内用完。
除以上所述之外,肝素管和草酸钾/氟化钠管由于相对用量较少,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空管受海拔高度影响,故高海拔地区应选择高原型真空采血管。
影响真空采血管品质的几大要素自1937年发明真空采血管以来,产品在使用中不断的日趋完善,在改革开放以后流入我国,九十年代部分医院开始使用,现今国产的真空采血管己占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高品质的国产真空采血管逐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部分品牌如CDRICH®、IMPROVACUTER®等己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真空采血试管日渐普及,逐渐的代替注射器采血的方式,更加规范了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质量与速度。